在平行的這一端,「日本」是另外一個模樣。戰後的日本以津輕海峽為界,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。北方的北海道更名為「蝦夷」,在聯邦國的占領下接受統治,無數的家庭因此支離破碎,而服膺共產體制的聯邦國,在當地建立了一座高聳入雲的的巨塔。
三名居住在海岸邊的青年,浩紀、拓也跟佐由理,童年時期最大的夢想便是乘著自製的飛機,靠自己的力量跨越國境到巨塔那邊去。
他們許下承諾,說好了一定要一起前往「約定的地方」。
剛開始攤開這本書的時候,我的第一個感覺,其實是「辛苦」!出版社大概致力於維持書本的厚度吧,為了能讓頁數保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書裡的字體跟一般的字體比起來大概小了2個字元左右,原本就不甚寬廣的排版也因此變得更加的擁擠,密密麻麻的文字,看起來直叫人頭皮發麻。
也難怪在真正開始融入故事以前,我始終覺得辛苦。這是個光看圖片就充滿違和感的故事 ── 明明是兩個青年為了興趣努力製作飛機,夢想飛行的故事,宣傳海報上卻莫名其妙的印上了小提琴;明明摯友搬家的理由有千百種,卻偏偏搞出了一套像「我的女友是終極兵器,戰爭了她要拯救世界,所以不告而別」的場景。
有很多地方都處理的很粗糙、很突兀,許多可以用來發展人物性格的地方也處理的不甚完美,讀起來有種備受壓抑的感覺。除了剛開始描述拓也和浩紀兩個飛機控相遇、認侵的過程,讓人充分感受到專心一致熱情之外,其他部份可說是「內斂」二字的最佳典範。
我沒看過電影,不過少了人物間外在情感的交流和表現,這篇用大量專業知識和內在情緒堆疊而成的故事,就設定而言,應該是一篇相當適合影像化......不......應該說非得影像化不可的作品。最起碼,那些有關飛機的外型以及如何組裝飛機的段落,在經過影像化之後,應該就會好讀很多。
一般的科幻作品,在描寫所謂「未來生活」或「平行世界」的時候,大多傾向一目瞭然的差異,科技輔助的便利生活、各種方便的道具,乃至於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......鮮少有作品(應該說幾乎沒有)會去描述人類科技從已知跨越到未知的那一刻,將科技的突破當成是科幻的元素,努力的建構出從理論躍昇到實踐那一段過程,而這也成為這部作品,相當獨到的一個地方。
利用巨塔龐大的存在感和青少年的狂熱,所營造出來的故事,充滿了「逐夢」的熱情與質樸,為了豐富劇情甚至追加了不告而別、下落不明的同學、短短數日便被夷為平地的大宅等懸疑的元素......儘管作者的種種用心的確豐富了故事內容的寬度,但卻也不免給人「前後不均」的冗贅感,前半段過於強調主角的內心戲碼,讓化為文字的故事顯得冗長,雖然也有著精細的好處,但卻讓人略感疲憊。在故事的前半段便已消磨大量心力的結果,便是在故事後半段時,對任何變化無感的漠然,這對於一個經過作者細密舖陳的故事而言,真的是件相當可惜的事。
圖片來源:
(台灣版書封)尖端出版SPP網站-雲之彼端‧約定的地方 - www.spp.com.tw(2016.11.06)
https://www.spp.com.tw/spp2006/all/asp/search/bookfile.asp?bc=25037018
(台灣版DVD封面)雲之彼端, 約定的地方 (劇場版) - 藍光BD - | 誠品網路書店(2016.11.06)
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4275552278259
留言列表